西天取经第一人,并非玄奘,而是这位山西人
说起“西天取经第一人”
你会想到谁
是《西游记》中的玄奘吗
事实并非如此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
玄奘前往西天取经
而在此二百多年前
东晋时期的高僧法显
便已踏上这一征途
法显雕像
法显俗姓龚
是东晋平阳郡武阳
(今山西襄垣)人
他的童年颇为坎坷
兄弟四人中
三个哥哥幼年夭亡
父母便将3岁的法显
送到寺中做了沙弥
他20岁受大戒
此后一心礼佛
成为颇有名望的高僧
法显故里——襄垣仙堂山
钻研佛经的过程中
法显发现
传入中国的佛学经典
存在诸多问题
缺乏一套系统完整的
清规戒律来规范行为
于是
萌生了赴佛教发源地
天竺(今印度)
求取经书的想法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
(公元 399 年)
时年 65 岁的法显
带领四人
从长安出发
开启了艰难的西行之旅
他们用一年时间
穿越西秦与南凉
抵达张掖
当地僧人听闻去天竺取经
纷纷请求加入
队伍壮大到11 人
继续西行
直到今日,白龙堆沙漠仍然是危险的无人区
在白龙堆大沙漠
他们遭遇了极为险恶的环境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
只能以死人枯骨为路标
冒着生命危险前行1500里
终于渡过了“沙河”
在塔克拉玛大沙漠
他们历经35天的艰难跋涉
从死亡地带中走出
到达于阗国(今新疆和田)
在那竭国
(今阿富汗贾拉拉巴德市)
他们遭遇寒风与冰川
最终经巴基斯坦
到达天竺境界
此时的天竺小国林立
法显用六七年时间
游历了十七八国
求得他想要的佛教经典
之后
又抵达狮子国(今斯里兰卡)
求得四部经典
东晋义熙八年(412 年)
74 岁的法显搭乘商船
从海路东归回国
当年同行之人
或半途折返
或客死他乡
或久留不还
唯有他初心不改
完成了这一伟大壮举
带回佛经12部60 余卷
归国后
法显着手翻译佛经
用7 年时间
翻译佛学经典 6 部 63 卷
其中《摩诃僧袛律》一书
成为五大佛家戒律之一
不仅如此
他还将自己的西行见闻
写成了一部不朽名著
《佛国记》
全书 9500 多字
对所经30国的
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等
进行了详细记述
早在19世纪
这本书就已传入欧洲
被公认为研究中外交通史的名作
公元 422 年
法显圆寂于荆州辛寺
享年 86 岁
众僧悲泣,山河同悼
65岁出发
86岁长眠
穿越30国
带回百万言
这位山西高僧用生命证明
信仰无惧白发
求法不论春秋
踏遍万里坎坷
铸就千古风范
策划:薛琳
文案:沈沁芳
制图:王文婧(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