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图“文源讲坛”| 听刘莉莉解读《红楼梦》里的茶文化

原创 山西日报客户端
浏览量
作者:吴修明

《红楼梦》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其思想深刻丰富。如果没有专家的文本解读,读者往往容易会走马观花、遗珠空回。除了红学研究者,普通读者如何进入阅读状态呢?山西青年红学研究专家刘莉莉以茶入手,品茗谈“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引导读者进入曹雪芹的创作世界,渐渐探寻、掌握其思想纵深。6月15日,山西省图书馆“文源讲坛·我读红楼专题”迎来第四场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特邀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山西省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刘莉莉,以“宝鼎茶闲烟尚绿”为主题,引领读者穿越时空,细品《红楼梦》中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魅力。

作为新一代红学专家,刘莉莉潜心研读《红楼梦》二十余载,在《红楼梦学刊》等刊物发表评红文章四十余万字,2024年,她出版了评论文集《一得集·落笔品<红楼>》,成为红学研究领域兼具深厚学养与传播热忱的专家。

此次文源讲坛的讲座中,刘莉莉以文本为基石,从四个维度层层深入,为观众带来了不同寻常的探寻之路。

刘莉莉首先解析了《红楼梦》中纷繁的茶品名目,如“老君眉”、“六安茶”、“枫露茶”等,带领读者从这些名称中追溯中国茶文化悠久的历史源流。她重点解读了书中对烹茶用水的极致讲究,从旧年蠲的雨水到妙玉珍藏的梅花雪水,烹茶之水不仅关乎口感,更是清代贵族精致生活与高雅品味的生动体现。她通过对成窑五彩小盖钟、官窑脱胎填白盖碗等茶具的剖析,揭示了其中蕴含的清代饮茶风尚,展现了中国茶文化在器物层面的博大精深。

讲座最终落脚于作品对现实的启示。


刘莉莉强调,《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远不止于解渴,它承载着礼仪、社交、养性、养生与文化传承的深厚内涵。她的这次专题讲座,试图引导现代人如何从这部经典中汲取智慧,在快节奏生活中,借一杯清茶,找到平衡身心的“精神净土”,提升生活品质与人文素养。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观众沉浸在氤氲茶香与红楼雅韵交织的文化氛围中。

在互动环节,不少读者就红楼茶事细节及其现实意义向刘莉莉提问、探讨、分析,加深了读者对茶文化的理解。坊间生活中,刘莉莉还做了许多《红楼梦》的普及工作,向广大文学爱好者讲解《红楼梦》,为大家奉献文化大餐,受到红迷的热烈而广泛的好评。

对于刘莉莉《以得集》的出版,此前,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红楼梦学刊》主编,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孙伟科教授给于了高度评价。他说,刘莉莉的红学文集,分为思想篇、人物篇、文化篇三个部分。文化篇,侧重于对《红楼梦》百科知识所涉及对象的注释、解读和分析,对于读者便捷顺利地把握其中“典故”的出处、含义有助读的功效。刘莉莉所选择的红学道路,是《红楼梦》阐释的“正途”。红学二百年的发展历史,把《红楼梦》的文学性作为对象来研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历史否定之否定的结果。红学发展到今天,可以说达到了它真正的繁荣期、黄金时代。有那么多爱好者、有那么多红迷,《红楼梦》真正生逢其时。得逢众多的“解味人”,曹雪芹幸甚,《红楼梦》幸甚,读者幸甚。

近年来,山西省图书馆“文源讲坛·我读红楼专题”,持续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激活经典名著的时代价值。本次讲座不仅是一次对《红楼梦》细节的深度挖掘,更是向公众传递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活美学与处世哲学,为三晋读者奉上了一场滋养心灵的文化清茗。(吴修明   吉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