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遗址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陶寺遗址平面图。在这座大城内,考古发现了一座面积近13万平方米的宫城,陶寺宫城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明确带有围垣的最早宫城!
6月14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10家单位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我省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入选。
此次新评定的10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工作要求的典型。
陶寺遗址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是新石器晚期龙山时代大型聚落城址。该遗址1958年被发现,1978年正式开启考古发掘工作,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历经多年发掘,遗址出土文物约5000余件,其中彩绘龙盘、鼍鼓、圭尺等珍贵文物,成为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实物证据。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四处都邑性遗址之一,陶寺遗址与浙江良渚、陕西石峁、河南二里头并肩而立,自“十一五”起被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库,并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重点项目,其考古研究与保护利用始终备受关注。
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总面积519.38公顷,定位打造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地与新时代保护利用示范园,2017年已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目前,遗址博物馆、“陶寺天文考古馆”、宫城墙、宫殿区及考古发掘现场等区域已向公众开放。
其他9家分别为:内蒙古自治区萨拉乌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和林格尔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浙江省上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安徽省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山东省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河南省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北省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四川省宝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陕西省秦咸阳城咸阳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截至目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总数已达65家,广泛分布于全国21个省(区、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