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文物丨5·18博物馆日特辑②

原创 水镜台工作室
浏览量
作者:朱慧

制作:朱慧    李建莉    申芯瑞

出品:水镜台工作室


汉画像石:石头上的文化密码

袁秀明 解德辉

这个“五一”假期,吕梁市博物馆全新升级的“西河汉韵·铁笔丹青”汉画像石展惊艳亮相。132块汉代石刻与46件青铜器、15件陶器、1件玉璧及98枚五铢钱币共同组成“文物天团”,为观众打开通往东汉中晚期的时空之门。

画像石是汉魏时期地下墓室、墓地、祠堂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构石,是一种精美的石刻艺术。吕梁汉画像石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环境因素造就了鲜明的地域风格。如今,这些刻满了汉代故事的石头,成了博物馆里的“网红”展品。

本次展览以匠心独运的4个单元,勾勒出汉代人的“生活指南”。“砖石屋宇 雕梁画栋”展区通过雕刻着梁柱纹饰的画像石,重现汉代建筑智慧,让人仿佛目睹工匠搭建精美屋宇;“剔图刻像 勾墨填彩”展区则完美呈现了汉画像艺术神韵,部分石头上还留存着当年的彩色颜料;“现世人间 缥缈仙境”展区最为奇妙,热闹的宴饮场景与腾云驾雾的神仙世界并存,展现古人现实与幻想的交融;“匠心巧思 意趣天成”展区则揭秘雕刻技艺,看似随意的线条中藏着精妙设计,宛如汉代版“艺术解密”。

这些凝固了社会百态的珍贵石头,上演了真实版“文物历险记”。从被盗卖到被科技复活,百年经历比电影还精彩:1919年,离石马茂庄村的一场洪水,让一座东汉古墓重见天日,约20块画像石随之现世。其中两根刻有墓主信息的石刻铭柱被盗卖到加拿大,成为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镇馆之宝。所幸“火牛阵”和“羽人戏龙马”两块画像石在运输途中意外掉落,被村民当作石凳,得以保存。1986年,文物专家在普查中发现其珍贵价值,如今它们已成为吕梁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借助现代AR技术,观众用手机扫描展牌,石刻立马会“活”过来:宴席自动上菜,战马扬蹄嘶鸣,仙人踩着云彩飘……中原贵族的排场、游牧民族的豪迈、古人对神仙的幻想,全在石头上“冻龄”保存。从被盗卖到被珍惜,它们的百年漂流记,正是我们越来越懂保护文化根脉的见证。

这些砂岩石材,也宛如距今1900年左右的“连环画册”,讲述着一个个精彩故事。百戏图画像石中的“火牛阵”描绘战国田单的妙计,既怀念古人智慧,也暗示东汉边防策略,画中用一匹马代表千军万马,把复杂故事浓缩成四格漫画,堪称古版“极简风”;同一块画像石上,“窃符救赵”的历史剧也在上演,信陵君的快马扬起尘土,大力士朱亥一锤砸死守将晋鄙,兵符在腰间晃荡;最奇幻的当属“四鱼拉车”图:四条巨型胖头鱼拖着云车狂奔,河伯在车上稳坐钓鱼台,青龙白虎当保镖,长翅膀的仙人举着灵芝当导游,这绝对是汉代人的“成仙指南”。

画面中,车轮花纹带有草原图腾风格,鱼鳞刻法借鉴匈奴金属工艺,原来中原神话和草原信仰早就“组了CP”。这些石头连环画,把历史典故、边防军事和神仙幻想炖成一锅。其实这也称得上是汉代人的“朋友圈”,其中有保家卫国的热血,有忠义两全的豪情,还有想当神仙的可爱小心思。如今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每道刻痕,都是古人留给我们“已读不回”的跨时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