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出台《方案》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太行日报
浏览量

山西日报客户端综合报道 近日,阳城县出台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聚焦老年人面临的困难,由政府直接或间接提供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使老年人更加便利地享有助餐、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全面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基本养老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拓宽养老服务筹资渠道;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按时发放高龄补贴,全面落实老年人的各项优惠服务,对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应有的救助保障;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水平相适应的长期护理保险动态筹资机制,建立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和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推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与直接提供服务相结合;落实养老服务机构享受居民生活类价格政策,支持养老机构、社会组织、物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因地制宜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推进全县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养老护理员培训。

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科学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布局,逐步增加养老设施点位布局,助推社区养老服务快速落地。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养老服务设施,鼓励盘活利用乡村闲置校舍、厂房等建设乡村养老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性作用,优先保障低保失能老人集中照护、保障其他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到2025年打造1所以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且具有医养结合功能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年人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大力推进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探索建立功能齐全的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乡(镇)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或为老服务综合体,村级组织配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助餐点或老年服务点。逐步建成以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中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支撑、村(社区)互助养老设施为基础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常住老年人口不足100人的村(社区)采取互助帮扶方式或配送方式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常住老年人口100人至500人的村(社区)配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常住老年人口500人以上且固定助餐服务需求量较大的村(社区)设置区域老年助餐服务中心,到2025年底完成40%的日间照料中心提档升级,提升城乡老年助餐送餐服务水平和能力;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将闲置的适合开办养老场所的国有资产,转型改建为社区养老服务场所或无偿划拨、免费租借给属地乡(镇)、村(社区)开展养老服务;财政部门要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大对医养结合的支持,支持卫生医疗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融合发展;积极争取中央、省、市体育彩票公益金为全县符合条件的社区居家养老场所和养老机构配置老年健身器材;优先安排并适度优惠现役军人家属、参战退役军人和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遗属入住公办养老机构,同时利用空余床位为其他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优待抚恤对象提供优惠服务;定期面向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普及家庭护理知识,不断提升家庭赡养能力;支持企业开发销售各类老年用品,大力发展老年产品用品适配服务,支持发展老年用品和康复辅具市场在养老机构、城乡社区设立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租赁)站点。

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可及化水平。优先推进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加大社区公共场所、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工具等适老化改造力度,将增设无障碍通道改造以及提供地面防滑、加装扶手、消除地面高差等居家社区适老化改造列为基础类改造内容,将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列为提升类改造内容,重点做好小区路面平整、出入口和通道无障碍改造、地面防滑处理等;逐步改善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环境,不断提升居家养老便利化水平,逐步引导有需求的城乡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推动通过身份证、社保卡、人脸识别办理就医服务,实现老年人高频服务事项便捷办理。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对智能化应用的操作能力,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引导老年人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积极融入智慧社会。

方案还明确了落实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建立精准服务主动响应机制、加强基本养老服务监管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