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美丽山西——六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

原创 山西日报
浏览量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建设,完善生态文明基础制度,完善“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实施机制,健全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机制,有序实施碳达峰山西行动,加快建设美丽山西。构建一系列与美丽山西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必将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就山西而言,生态本底脆弱、历史欠账过多等现实问题依然存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仍然是全省最重要、最紧迫、最繁重的任务之一。必须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筑牢黄河中游和京津冀地区重要生态屏障。

完善生态文明基础制度,为发展建立“绿色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我国生态文明已载入党章和宪法,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构建起来,但体系还不够完善,已有制度还需要结合实践不断健全。必须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通过完善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等举措,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完善“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实施机制,守护黄河岁岁安澜。“一定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近年来,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体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加强“两山七河五湖”生态修复治理,启动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风景秀美的生态画廊处处可见。保护黄河,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要持续建立健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通过完善多元化投融资和要素保障机制、探索建立汾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等,让黄河在大治理大保护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健全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机制,促进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交相辉映。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必须秉持生态系统整体性原则。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一系列体制机制建设都是坚持系统观念的题中之义。美丽山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让良好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有序实施碳达峰山西行动。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山西作为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不当煤老大,勇当能源革命排头兵,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位居全国前列,外送绿电量位居全国第一。要坚持“双碳”引领,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完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促进机制,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让更多“绿色气象”在三晋大地成风成势。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当前,正是加快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美丽山西的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着力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落实落地,不断厚植山西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山西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