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融通发展推动制造业转型

学习时报
浏览量
作者:张立

企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微观主体,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当前,产业竞争正在由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产业链、产业集群乃至产业生态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需要树立合作共赢理念,加强大中小企业融通协作,提升整体效率和效益,合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大中小企业携手,打造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主力军。我国高度重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鼓励大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与中小企业在融通创新、数据流通、绿色发展等方面加强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向高而攀,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是释放大企业创新活力、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潜力的有效渠道,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如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围绕工程装备配套需求,以重点产品突破为主攻方向,携手国内上游中小企业共同开展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研发攻关,形成“龙头引领+配套协作+院校协同+用户支撑”的融通创新模式,克服了机加工水平不足、新材料缺乏、设计技术不成熟等一系列困难,在新材料应用、关键工艺、高端产品研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发挥了强链延链补链的重要作用。

二是数字赋能,数字大脑打通大中小企业数据链条。借助产业数字大脑的建设,对供应能力进行管控,强化供应链可见性,实现降本增效和快速反应,大幅提升供应链韧性和效率。如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利用在线协同、业务数据上云、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等多种数字化手段,促进与产业链上中下游中小企业间的数据共享。一方面,以订单优先级、库存捕获策略、采购优先级等为调控手段进行物料管理,对物料消耗、零部件库存、物料准时送达利用率等信息进行预测、评价与控制,实时掌控精准数据。另一方面,打造化纤类垂直供应链资源整合运营平台,链接下游客户、同行业企业、贸易公司等多方机构,以需求端拉动产能向下游整合,构建更加透明高效、协同发展的生态圈,将供给导向的规模化生产模式向消费者驱动的定制化生产模式转变。

三是“双碳”引领,以大企业带动上下游绿色循环发展。在“双碳”背景下,发挥大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坚持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理念贯穿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和报废处理全过程,能够有效改善上下游供应关系,推动企业的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相适应。如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面向未来“双碳”使命,建立绿色伙伴“和”计划,在汽车板低碳化制造、低碳化设计,低碳化产品、用户低碳化应用全领域,加强与上下游中小企业合作,推动全链条绿色低碳发展。一方面,与行业协会和学会、专业研发机构及院所进行战略合作,推进联合研发和市场推广。另一方面,与东风日产等战略汽车用户进行低碳化设计和低碳化应用合作,打造绿色低碳的汽车产业链。

塑造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当前,制造业领域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仍存在若干问题,如企业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机制,大企业开放资源意愿与手段不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难度较高,环境资源要素进一步趋紧等。亟需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目标,下好企业融通发展“一盘棋”。

一是打造创新“共同体”,推动产业共性技术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战场,也是创新成果的试金石。有些企业倾向于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愿花费太多人力财力研究行业共性技术,导致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产品附加值不高。对此,应积极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培育打造大企业、中小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组建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激励制造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制定完善的技术路线甄选、研发经费分担、创新收益分配机制,推动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原创技术突破中发挥作用,建立大中小企业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推进产业链协作,促进技术互动发展,推动大中小企业长期稳定合作。

二是构建数字“生态圈”,推动产业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推动大企业通过订单牵引、技术扩散、资源共享等方式,赋能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大企业是数字化转型的“领跑者”,有条件在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新模式培育等方面先行探索。应持续开展“数字领航”企业遴选,培育一批转型成效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广、行业影响力强的典型标杆,加快沉淀典型经验。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深度挖掘有战略意义、有价值、有需求的典型场景。中小企业量大面广,能够有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应鼓励中小企业以管理、服务数字化为起点,推动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探索基于产业链平台的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路径。

三是促进绿色“一体化”,推动供应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当前,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问题日益凸显,需要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强化绿色供应链意识,选择可持续发展的运营管理模式。但是,部分企业对此认识不足,或是缺乏全流程管理的意识,或是错误地认为绿色供应链的实施主体只是供应商、生产商或消费者等单一主体。应引导企业突出绿色价值导向,全面履行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实现环境成本合理分担、环境风险整体防控,获得稳定长久、可持续的市场竞争力。在政府层面,应明确供应商招评标、履约考核标准和制定相关资金扶持政策,带动外部设计单位、生产供应商、物流运营商、终端用户各环节企业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提高企业绿色转型的内生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