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市场火热,价格从数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走红的“高报师”,真的靠谱有“高招”?

山西日报客户端
浏览量

  山西日报客户端综合报道  近日,“网红考研名师”张雪峰在直播间售卖高考志愿填报的服务,3小时的直播时间内,价值2亿元的服务卡被家长、考生买空。这一事件成功把“高报师”这个职业推入公众视野。

  6月24日,我省今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公布,全省30.5万考生面临志愿填报。是否应请专业的“高报师”指导填报志愿?志愿填报机构靠谱吗?有啥风险?这些问题成为家长和考生的困惑。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填志愿找辅导的需求真不少

  高考志愿填报在即,不少家长花钱找专业机构的“高考志愿规划师”辅助填报志愿。有需求就有供应。6月25日,记者在省城部分重点高中周边走访发现,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市场火热,咨询机构工作人员后,记者发现,从辅导志愿填报咨询、综合评价到出方案,业务种类不同收费差别也较大,从数百元、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不等。

  随后,记者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高考志愿填报”,粗略看下来,有数十款相关APP,最高的安装量1000万次以上,百万安装量以上的APP多达二十余种。几乎所有APP在安装成功后需要注册并提供考生所在的省份、高考总分、选科等具体信息,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份适合考生的免费志愿学校名单。如果用户想了解更具体的内容,如分层次推荐院校、专业等,则需要缴纳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费用。

  记者查阅天眼查的数据,全国共有2651家关键词为“志愿填报”的公司,其中我省有27家,全部涉及高考志愿填报业务。成立时间最长的为8年,最短的为1年。81.48%的企业成立短于5年,而这其中又有68.18%的企业短于3年。这组数据表明高考志愿填报机构是近几年才兴起的。

  襄汾中学一位考生家长告诉记者,“家长们选择机构花钱报志愿,是考虑他们能提供专业的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帮助考生制定更合理、科学的志愿填报方案,以增加孩子的录取机会。”

  在采访中部分高中老师认为,信息不足和心理因素,是导致志愿填报市场火热的原因,这也反衬出这方面的教育短板,不少高中生和家长平时聚焦学业成绩,对专业方向、就业前景缺少了解,仅在高考放榜前后数日突击决定,不少人只好临时找机构付费填报志愿。

  各类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高考报志愿机构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知名且从业时间较长的机构,有较为完善的流程和标准,能够提供相对高质量的志愿辅导服务;而一些刚成立时间不久的机构,则可能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高考志愿规划师”身份和资质普遍无法保证。还有一些培训机构专门培训“高考志愿规划师”,其号称交几千元钱就可以发放“高考志愿规划师”证书。资深人力资源服务专家汪张明告诉记者,所谓的“高考志愿规划师”本身不是一项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广大考生谨慎选择。

  临汾市一位高中数学教师兼班主任告诉记者,一些高考报志愿机构对行业和学校的了解并不透彻,只是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及前一年学校的录取名次进行简单匹配,很难定制化深入指导,导致志愿填报方案不符合考生实际情况。对于这种情况,考生和家长应该谨慎选择,尽量选择那些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机构,并要求查看他们的服务案例和成果。

  还有部分教师表示,一些机构也会聘请高中的教师作为兼职高考志愿咨询老师,这部分教师实战经验丰富,但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个人经验,可能并不符合每个考生的要求。另一方面,行业也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来评价咨询老师的水平。

  警惕虚假宣传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各类机构在营销中可能还存在虚假宣传的行为。例如,不少机构提供的“保上大学协议”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北京华贸硅谷(太原)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宁告诉记者,如果考生分数浪费、报考扎堆导致滑档,会对考生造成损失。对于这种情况,考生可以通过签订合同时的条款和细则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但不能完全免责,家庭还需要自己负责。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还有一些机构在宣传中夸大了复读可能从而获取考生及家长的订单。这种行为可能会误导消费者。李宁表示,常见的虚假或误导性内容还包括夸大录取率、承诺保证录取、隐瞒风险等。对于此类行为如果认定为违法,会给予罚款等相应惩罚。

  “部分高考报志愿机构、APP的风险主要在于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对称。部分考生和家长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志愿填报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部分机构钻研以后有一定专业积累,但同时市场信息混杂,渠道多元多样,有些机构会提供过于简单或者不准确的信息,导致考生和家长做出错误的决策。”太原一位高中教师表示。

  结合需求报志愿,考生量力而行

  业内人士建议,家长和考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需要综合考虑孩子自身兴趣、能力、未来职业规划等个人情况,做出适合自身的选择。考生在向他人咨询时,不仅要提供实际考分和排名,还要提供自己的专业兴趣、特长等资料作为参考。此外,考生和家长最好要了解清楚所报考学校的招生计划,分析历年招生录取情况,做出基本判断,而不是盲目听从任何一家机构分析。

  汪张明则建议,考生及家长还可咨询往届志愿填报者、身边高校老师、公共就业服务人员、企业HR专业人士等,听取他们的意见,结合成绩、就业意愿、个人特点、市场需要等要素权衡科学决策。

  此外,在采访中,多位专家及业内人士建议,应完善高考志愿填报机构的管理,建立行业标准,制定规范、建立评估机制、加强行业自律等,提高机构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来源:山西晚报记者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