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颗种子在静乐经历了什么

忻州日报
浏览量

藜麦

英语为“Quinoa”

发源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兴盛于古代印第安的印加文明

至少拥有5000年种植和食用历史

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如此评价

“藜麦之于安第斯山脉原始社会的重要性,

就好比葡萄酒之于希腊、

小麦之于罗马、棉花之于阿拉伯”

1985年

地处南美洲的玻利维亚

将藜麦当作国礼送给中国

中国便成为世界上最早

从南美洲引进并种植藜麦的国家之一

2011年

藜麦与静乐的相遇

缘起于一场巧合

时任静乐县娑婆乡乡长的郝丽军

为农业调产增收绞尽脑汁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某日在网上发布帖子

“娑婆乡山多、林多、水多、地多,

适合搞特色养殖和特色种植,

欢迎有识之士共谋发展。”

不承想

一个人的回复就此拉开了故事的序幕

彼时

曾就职于山西省林科院

后任某外企蔬菜供应总监的武祥云

正在寻找合适的地区以栽培藜麦

看到帖子的他欣然回应

经过网上对接、见面洽谈、实地考察后

他们便决定在娑婆乡试种藜麦

(娑婆乡藜麦种植项目。静乐融媒体中心供图)

图片

跨越山海而来的种子

在黄土高原上悄然生根

群山环绕、汾水潺潺

高海拔的峻岭

守护着静乐这片纯净的土壤

四季分明、气候独特

赋予杂粮以生命的韵律

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的藜麦

与这得天独厚的气候和水土环境

一拍即合

从此

静乐与藜麦

仿佛一见如故的老友

将故事娓娓道来

(静乐藜麦。摄影张存良)

图片

开始选定了两个村子20亩地

一举获得最高亩产600斤的佳绩

没想到这片土地

与藜麦的“匹配度”如此之高

受到试验成功和种植回报的吸引

乡政府出台补贴、奖励政策

进一步积极引导扩大种植面积

第二年便有17个藜麦合作社成立

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加入进来

2012年

娑婆乡种植面积达到了1300亩

按每斤收购价6元计算

每亩收入达2100多元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增收难题

静乐县其他13个乡镇也开始小范围试种

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

洋庄稼就此落户静乐

(静乐种植不同品种的藜麦。摄影宫爱文)

图片

事实上

在漫长的岁月中

许多人并未洞悉藜麦深藏的价值

直到2013年

联合国赋予了“国际藜麦年”的荣誉

也在那一年

静乐县迎来了它的辉煌时刻

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

“中国藜麦之乡”称号

图片

藜麦是苋科藜属一年生双子叶植物

藜麦穗部呈红、紫、黄

植株形状类似灰灰菜

成熟后穗部类似高粱穗

最初

藜麦以“低脂营养、饱腹感强”的标签

闯入大众视线

(藜麦。静乐融媒体中心供图)

图片

图片

后来

人们惊喜地发现

它不仅有低果糖、低葡萄糖

能在糖脂代谢过程中发挥有益功效

还含有维生素、多酚、类黄酮类

皂苷和植物甾醇类物质

富含镁、锰、锌、铁、钙

钾、硒、铜、磷等矿物质

蛋白质含量高达15%

值得一提的是

长时间浸泡或煮熟后

藜麦的胚芽便“脱颖而出”

作为植物种子的精华部分

其蛋白质含量占到藜麦全部的68%

具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

藜麦以独特的魅力

成为静乐人餐桌上的明星

(不同颜色的藜麦。“稼祺”提供)

图片

人间烟火味

最抚凡人心

简单的一碗三色藜麦饭

便可消解静乐人一天的疲惫

白色藜麦口感软糯似米饭

味清香且有回甘

红色藜麦色泽鲜艳

熟后颗粒感强、嚼劲十足

黑色藜麦口感微甜

仔细品尝带着些泥土的气味

一勺入口

带来无尽的香甜与回味

(煮熟的藜麦。图片源自小红书@是-陈二)

图片

藜麦土豆饼

静乐人钟爱的两种食材

在厨房中跳起圆舞曲

蒸气的升腾,让土豆软化

藜麦的加入,让口感升华

浅煎的金黄,是美味的信号

土豆的绵密与藜麦的韧劲

在舌尖上舞动

口感细腻、层次丰富

每一口都是味蕾的盛宴

(藜麦焗子排。摄影张存良)

图片

(藜麦豆腐。摄影张存良)

图片

鲜美清香的藜麦青菜番茄汤

健康低脂的藜麦杂菜沙拉

甜糯可口的藜麦南瓜窝头

香浓暖胃的藜麦小米芝麻糊

……

(藜麦粥。摄影张存良)

图片

(藜麦杂菜沙拉。图片源自新浪微博@营养师顾中一)

图片

藜麦似乎成了食材们的万能搭档

创造出花样繁多的美味佳肴

图片

种子

是农业的“智慧芯片”

在静乐县神峪沟乡东大树村

占地100亩

拥有16个日光温室

集育种、制种、种植、防治

加工、培训、研发、冷链仓储等于一体的

中国藜麦之乡产业园区

生长着近百种杂交藜麦

存放着3200份藜麦种质资源的基因库

(中国藜麦之乡产业园区。摄影张存良)

图片

图片

在这里

藜麦的颗粒、株高等性状被“精心雕琢”

静藜1号

以抗倒伏、耐热又早熟的优势

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静藜2号、静藜3号

在攻关路上

增强抗性与提高产量

是它们的目标

每一粒种子

都怀揣希望

在这片土地上静待丰收时光

(静乐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汾河川生态农业产业园内的藜麦育种基地。摄影冯晓磊)

图片

种植

是产业链的起点

高品质的种苗

则是农业科技实力的明证

从种子到硕果

精心耕耘后收获的是四季喜悦

(静乐藜麦丰收。摄影吕宣中)

图片

(静乐藜麦丰收。摄影范亮后)

图片

静享生长

乐在其中

9月下旬

藜麦陆续成熟

穗头摇曳

满载着农民的期盼

阳光洒落

田野似画卷般缓缓铺展

那火红、碧绿、绛紫、橙黄的色彩交织

是农民用画笔蘸满名为辛勤的颜料

在大地的画布上描绘出的

一幅斑斓的丰收油画

(静乐藜麦丰收。摄影康晓宇)

图片

藜麦滋养了静乐的沃土

带动过万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

更印证了人们生活质量的飞跃

藜麦种植每亩的平均收入

是其他作物的4到6倍

绚烂的藜麦明灯般照亮了

12万静乐人的致富路

图片

如今的静乐藜麦

面积之广、品质之优全国瞩目

2013年

种植总面积近1万亩

约占全国种植总面积的1/7

静乐成为中国最大的藜麦种植县

2022年

种植面积为5万亩

约占全国种植总面积的1/6

2023年

全县共拥有千亩藜麦种植示范推广基地29个

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3.2万亩

12家规模以上的藜麦产品加工企业

高达1.5万吨的年加工总产能

一起见证着静乐藜麦产业的蓬勃发展

(静乐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汾河川生态农业产业园内藜麦精深加工项目。摄影冯晓磊)

图片

现在

藜麦产业已形成

从种子繁育推广、规模化种植

到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品牌营销的

综合产业链

从昔日单一种植

到如今链条完备

静乐藜麦走出了一条

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精的

特优农业产业转型发展之路

(静乐藜麦新品种试验区。“稼祺”提供)

图片

在静乐藜麦产业化发展的故事里

武祥云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他创办的山西稼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在藜麦行业深耕细作、执着前行已超10年

通过与国外专家开展藜麦资源表型分析

建设育种基地

以温室种植加速新品种迭代速度等手段

武祥云让藜麦种植的难题一个个迎刃而解

(静乐藜麦杂交技术。“稼祺”提供)

图片

山西稼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育种。摄影宫爱文

图片

2023年5月

“稼祺505”搭乘神舟十六号

开启了藜麦太空育种之旅

2023年藜麦粉出口至法国

实现国内同类产品出口零的突破

目前公司的藜麦米加工厂

年加工能力达3000吨

而定期翻译国外有关藜麦资料

发布介绍藜麦的短视频至个人社交账号

已成为武祥云的日常工作

利用藜麦的营养价值

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深挖藜麦产品

在医药、食品、化工等更多领域的可能性

他的“五彩藜麦梦”正一步步绚丽绽放

未来如何

或许市场会给出答案

(汾河畔的藜麦。摄影范亮后)

图片

朝着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的方向努力

探寻藜麦成为新主粮的路径

更多的静乐人也在不断尝试中

寻求着转化的灵感

藜麦奶、藜麦酒、藜麦醋

藜麦面包、藜麦锅巴

……

(藜麦产品。摄影张存良)

图片

图片

图片

越来越多的藜麦产品涌入市场

藜麦产品线正在延伸

附加值开始凸显

越来越多的人领略了静乐藜麦的

风味与魅力

(藜麦产品。静乐融媒体中心供图)

图片

1/5

静乐融媒体中心供图

图片

2/5

摄影冯晓磊

图片

3/5

静乐融媒体中心供图

图片

4/5

静乐融媒体中心供图

图片

围绕打造藜麦专业镇

全国藜麦第一县的目标

静乐不断提升藜麦产业发展水平

构建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

以源源不绝的经济活力

让这份岁月与天地成就的厚礼

拥有无限可能

(“2023首届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静乐举办。摄影张存良)

图片

图片

因为藜麦

静乐成为

第一个藜麦商业化种植县

第一个种植面积破万亩的县

第一个藜麦米加工生产县

第一个藜麦全产业链示范县

拥有了

第一个藜麦大数据中心

第一个藜麦在线交易平台

第一个藜麦品牌——稼祺

……

岁月悠悠

藜歌不辍

相信未来

静乐与藜麦

还会继续谱写出一首首关于

健康、美味、发展与传承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