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经济日报 浏览量
作者:李述麟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体现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既为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质量培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遵循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推动大中小学各学段衔接贯通和资源整合、统筹安排,形成育人合力。大中小学各学段不能各行其是、彼此割裂、相互抵牾,要彼此关照、相互衔接、一体推进,尤其要在熔铸连贯育人链条、构建协同育人格局、搭建交流交往平台上下功夫,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创新发展。

突出衔接性,熔铸连贯育人链条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突出衔接性、体现递进性,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育规律,熔铸连贯育人链条。教育目标要凸显特殊性和针对性。要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聚焦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强化学段意识,以“专业化、规范化、精准化”的内容梯度区分学段差异,真正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小学阶段要着力启蒙学生的道德情感,重点采取讲故事、立规矩、判对错等较为直观的教育方式;初中阶段要着力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党和国家战略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高中阶段要着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与政治自信;大学阶段要着力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教育内容要坚持螺旋上升、逐步进阶。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力层次、需求愿望及理解接受能力,打造主线连贯、各有侧重、衔接紧密、循序渐进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编写内容相互衔接的教材,设置体现梯度性的课程,保证教育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有序过渡,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思想变化实际和品德发展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方法要突出创新性和实践性,准确把握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的年龄阶段、认知规律、思维特点,持续在大思政课的“善用”上创新法、出实招。要按照“启蒙性、体验性、常识性、理论性、探究性”的教育逻辑,循序渐进施教,即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学习,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采用案例教学、互动教学、情景展示、主题演讲等方法,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你教我学”为“教学互动”,使不同学段的教育过程和教育活动有效衔接、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增强整体性,构建协同育人格局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仅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的凸显,也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契合“三全育人”和“大思政”育人理念的重要举措。因此,在立德树人的育人实践中,各个要素、各个环节要相互配合、彼此协同。打造一体化的协同育人队伍。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学校教育工作者要从更高的站位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性和重要性,积极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交流研修机制,组建各教育阶段相融合的研究团队,让不同学段的教师了解其他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既避免出现教学内容简单重复,又能各尽所长、相互促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共同体,形成育人合力。构建一体化的协同育人课程。充分认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包含思政课程,也包含课程思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既包含显性教育,也包含隐性教育。因此,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等协同育人,必须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同时,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营造一体化协同育人环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社会生活是思政课最鲜活的素材,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此,要优化学校环境,将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学校各项工作中;落实家校合作,就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积极进行沟通;净化社会环境,大力整合社会各方面教育资源与教育力量;完善实践环境,让正确的思想观念通过实践得到真正的认同和巩固;改善舆论环境,坚持社会主流价值导向,真正构建校内校外、网上网下互联互通的协同育人格局。

注重融合性,搭建互通互助平台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注重融合性,推动大中小学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互通互助。搭建大中小学教师一体化教育教学研究平台。对不同学段教育主体的施教是一个接力跑,只有通力协作,才能跑出育人好成绩。要完善教学科研团队引导的学术沟通机制,成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专业研究团队,团队之间、团队成员之间聚焦各学段的教育使命,通过互访交流、定期研讨、实践研修、“手拉手”集体备课等方式,切磋展示、分享经验,切实加强各学段教育主体之间的沟通合作、全面交融。搭建大中小学学生一体化学习生活平台。要牢牢把握当代青少年的“网络原住民”特征,紧跟5G全媒体时代潮流,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制作传播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作品,通过技术赋能,让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现实场域延伸到网络虚拟场域,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培养时代新人中的正向作用。搭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践育人平台。在运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之外,还要注重各类社会实践平台的建设,尤其要结合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依托全国各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大学牵手中小学”等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学实践活动,将思政育人拓展到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场景中,引导学生感受民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要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把思政课堂的“单一性”变为“多样化”,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和载体,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中养成坚强意志和奋斗精神,得到全面发展,真正打造“学研创用”互促的“大中小学三阶梯”协同育人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