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新闻宣传思想及其宝贵经验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浏览量
作者:赵宇新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将新闻宣传工作视为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并从政治家的高度为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指明方向,他形象地比喻:干革命靠的是“枪杆子”和“笔杆子”。在新时代,毛泽东的新闻宣传思想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是主流媒体从业人员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应该重点学习和掌握的重要理论之一。

坚持抓牢党报,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所谓依靠“笔杆子”,就是利用新闻宣传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在毛泽东同志看来,党报是党的喉舌,是重要的舆论机关。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的第一个决议中关于“宣传”的要点是:杂志、日刊、书籍和小册子须由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经办;各地可根据需要出版一种工会杂志、日报、周报、小册子和临时通讯;无论中央或地方的出版物均应由党员直接经办和编辑;任何中央地方的出版物均不能刊载违背方针、政策和决定的文章。

不是所有的报纸都是党报,只有宣传党和国家的工作、传播党的声音、接受党的绝对领导,才能叫它党报。党报要姓“党”。1941年5月16日,毛泽东同志在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解放日报》撰写的发刊词中指出:“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也就是本报的使命。”在发刊词中,他着重强调了《解放日报》的党报属性,论证了党报使命与中国共产党使命的一致性,党报就是要准确地宣传党在不同时期的政治任务及为了完成政治任务而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成为教育人民群众、指导革命工作的武器。

对于党报的作用和使命,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同志在晋绥解放区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所作的重要谈话中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同年8月,他在审阅修改中共中央关于请示报告制度决议的第三次稿时加写一些文字,“各地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不得将自己和中央处于平列的地位”,以增强宣传报道中的看齐意识。毛泽东同志希望通过党报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要把办报看成大事。

办好党报是毛泽东新闻宣传思想的重要内容。他不仅要求中央、各级党委必须担负领导责任,还明确指出报刊宣传应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为无产阶级服务这一根本属性,将党性原则视为无产阶级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原则。

坚持“政治家办报”,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

党报要讲党性,但在实践中出现过走弯路的情况。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被视为“整风运动”酝酿的标志性事件,《解放日报》对此只字未提。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解放日报》在第二天仅发了一条简讯,没能发挥出党报的“喉舌”作用。

对此,中共中央宣传部于1942年3月16日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毛泽东同志于3月31日主持召开《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4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了社论《致读者》,从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4个方面检查了报纸的缺点,提出报纸“要贯彻党的路线,反映群众情况,加强思想斗争,帮助全党工作的改进”。从这一天起,《解放日报》的版面安排发生明显变化:解放区的新闻报道被放在了首位。

《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对全国具有榜样示范作用。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与该报新任总编辑吴冷西谈话中指出,“新闻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还是书生办”的问题,书生办报“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并由此形成了他“政治家办报”思想的基本观点。

“政治家办报”是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具体国情总结出来的,使党的政治主张得到广泛传播,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宣传口径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效控制舆论导向,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秉持为人民服务立场

毛泽东同志不仅提出“政治家办报”,还要求“群众办报”“全党办报”“开门办报”。他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强调,办报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主人。

密切联系群众是实现“群众办报”最有效的手段。在毛泽东同志看来,报社采编人员应该经常下基层调研,多了解群众的现实生活,多积累素材,才能更好地反映群众的生活和意愿。1958年1月,毛泽东同志与吴冷西谈话时再次指出,“报社的人应该经常到下边去,呼吸新鲜空气”,“下去又做工作,又当记者。不要长住北京,要活动一些。要经常到外边跑一跑”。

只有深入群众,新闻工作者才能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通过报纸等形式及时反映上来,把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情况在报纸上生动地体现出来,成为各级政府解决群众具体问题、改进群众工作的重要参考,最终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改进文风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表现。毛泽东同志要求新闻工作者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和表达,真正做到通俗易懂,贴合人民群众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被人民大众所接受,在人民群众中传播。1940年2月7日,毛泽东同志在为《中国工人》撰写发刊词中谈道:“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

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挥媒体监督作用

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时提出的要求。

毛泽东同志要求新闻宣传要发挥好评论和监督的作用,帮助人民大众分辨对错、知荣明耻。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引导人民群众自由地在报纸刊物上发表自己对党和政府的批评和建议。1950年4月,在毛泽东同志的建议下,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强调在一切公开场合,在人民群众中,特别在报纸刊物上展开对于我们工作中一切错误和缺点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其中针对个人的批评,无论是领导,还是一般同志,凡是有必要在报纸上公开批评的,就点名道姓批评,绝不吞吞吐吐。“这种批评应当是积极的,富于建设性的,实事求是的,和与人为善的。报纸所发表的批评应当要求被批评者作适当的声明,以便向人民群众报告批评的结果。”

1953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党内指示中进一步指出:“凡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应在报纸上广为揭发。”党报充分利用监督批评功能,能够及时反映民意,纠正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的缺点,从而改进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与工作作风,确保党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赢得群众的信任与认同。

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党的新闻事业的全国布局初步形成,建立了一套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新闻宣传思想,推出了一系列与国家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基本适应的新闻体制与政策文件,培养造就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工作队伍。